星期日, 9月 16, 2007
0
承前文,要達到 Ubiquitous 的大同世界理想,Pervasive Computing (PvC) 和 Proactive Computing (PaC)是不可或缺的兩項重要科技。

PvC和PaC拼起來很像,唸起來也很像,但是其目標理念卻略有不同。

  • Pervasive Computing:目標為使資訊端點偏佈生活環境的每一處,同時將這些科技產品隱藏於環境之中;達到使人們察覺不到、卻享受得到的境界。就像折凳平時藏於民居之中,不易察覺;需要用時又能搖身一變成為七大武器之首是一樣的意思。
  • Proactive Computing:目標是使資訊端點具有自主性、主動性。類似Agent(智慧型代理人 )的概念,主動為其使用者提供正確需求的服務。電影「關鍵報告」和「機械公敵」裡有大量關於Proactive Computing的描述,不過那都只是電影。

PvC和PaC兩者的關係就像是李耳所說的「體、用」概念。PvC為體,PaC為用。沒有 PvC就不會有PaC,而沒有PaC的話,PvC的存在也沒太大意義。兩者互為體用,則Ubiquitous來臨矣。而且很容就被聯想到的是處理器的微型化、再微型化、再微型化、再微型化…的技術,勢必是PvC及PaC的重要基礎建設。

除了資訊端點的微小、省電、降價等考量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感測」。少了感測能力的 PvC / PaC ,就像一個人少了眼睛、鼻子、耳朵、舌頭、皮膚是一樣的意思。現今有許多環境感測的技術都十分成熟了,包括溫度、溼度、氣壓、可見光測、聲音感測等針對「環境變化」或「環境基本性質」的測量感應器。把這些環境因素集合起來,可以做為對當下環境的描述,這個描述稱為一個「Context(情境文脈)」。對Context變化而作出反應的技術,稱為 Context Awareness。自90年代起亦已有許多研究。

但是要和 Ubiquitous Computing 互動的不僅只是環境,「人」才是這個劇本中的主角。如何讓具有智慧的資訊端點能感應到人的「屬性」變化,便成為目前一個重大待突破的課題。

(to be cont...)

0 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