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10, 2008
0
前文,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對於的目擊呢?以下整理中國歷史上和龍相關的史籍記載。有一些筆者自己合理化的解釋,也有一些是完全不知道古代人在記什麼鬼的,誠徵見多識廣的鄉民賜教。



1. 清代《葉縣志.雜記》 為河南葉縣的縣誌。其中記載:
明弘治十六年(西元1503),五龍掛於城北十里,久之墜地,蜿蜓不能起。有綠衣神人自空降龍皆繞之,須臾雲寡晦冥,逐失所在。
這段記載,和龍是生物或神獸的說法有所出入。白話文的意思是:城北十里上空有五條長型不明飛行物,飛久了,不知怎麼就墜機了。有綠色外表的天外飛仙從天上下來,過不久煙霧瀰漫,龍和小綠人都不見了。

在那個沒有飛機的年代,除了神龍以外沒別的東西可以解釋那是什麼。但我認為,這起目擊仍是外星人而不是「龍」

2. 《嘉興府志.祥異志》中,由當時(西元1588)史官沈懋孝先生記下在浙江平湖縣的另一起外星人目擊,也將其解釋為龍的故事:
平湖縣有白化騰海上,紅光半天。修撰沈懋孝,兄龍首半垂,兩角聞有金冠紫衣之神,仗劍而立,長尺餘。龍吐頷下珠光,團罔大如斗。
不負責白話翻譯:平湖縣海上有白色光華翻騰,大半天空都被照成紅色。沈懋孝記下了,龍頭半垂,兩角之間有個天外飛仙,頭帶金冠,身穿紫衣,還拿了一把倚天劍,只有30cm長。龍的下巴附近還吐出一顆圓圓的紅色發光東西,形狀和個「斗」差不多。

沈懋孝記下的是在海邊看到飛碟的畫面。不過他還蠻會唬爛的,最好外星人會拿出他的 30cm倚天劍沒事站在飛碟頭上裝神仙。也許只是個穿太空裝的外星人,被描述成金冠紫衣了。斗是古代容器,一斗十升。

3.《松江府從.祥異志》
萬曆三十六年六月(西元1608),白龍凡於黃浦龍華港,龍首有神立其上。
可能是同一台飛碟和同一位外星人,20年後跑上海去裝神仙了。

4.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這段原文蠻長的:
秋,見于絳郊,魏獻子問於蔡墨曰,吾聞之,蟲莫知於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知,信乎,對曰,人實不知,非龍實知,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獻子曰,是二氏者,吾亦聞之,而知其故,是何謂也,對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范氏其後也。
大致是說夏朝之時不但有,還有國營單位是在養龍駕龍的。我認為,這和早期的君王是外星人扮演的說法不某而合。外星人造人後,留下一批外星人帶領初代的人類,所以君權神授,君王就是外星人。中國的天子、埃及的法老都是這樣背景下的產物。而此時所留下的飛碟,亦即君王專用的交通工具,就被後人用「龍」來描述、傳說。既然「龍」是君王的專車,那有個國營單位來保養、還有專用司機,也是十分合理的。

除了把飛碟當成的目擊紀錄或古文紀載之外,還有一些紀錄是比較接近生物目擊的:

1. 《宋書·志第十八·符瑞志中》記載:
魏明帝(曹叡,曹操的金孫,曹丕的兒子)青龍元年正月(西元233年),一個名叫摩陂井的地方出現青龍。魏明帝得到消息後立即帶領朝中全體大臣前往觀賞,並下令讓擅長繪畫的工匠到現場臨摹,但讓人遺憾的是青龍沒現身多久就不見了。
在曹叡之前,曹植也曾向老爹曹操上過《龍見賀表》:臣聞鳯凰復見於鄴南,黃龍雙出於清泉,聖德至理,以致嘉瑞。將棲鳯於林囿,豢龍於陂池,為百姓之所視。

這家人應是想當皇帝想瘋了,若老百姓以見龍通報,曹家一開心大概就會賞個一百幾十萬。所以才會一家三代就得到兩次「龍見於野」的消息。這兩次通報,我認為是哄皇上開心的成份居多。

2. 《後漢書.孝章帝紀》
戊辰,太傅趙□薨。
冬,始行月令迎氣樂。東觀記曰:「馬防上言,『聖人作樂,所以宣氣致和,順陰陽也。臣愚以為可因歲首發太蔟之律,奏雅頌之音,以迎和氣。』時以作樂器費多,遂獨行十月迎氣樂也。」

是歲,零陵獻芝草。有八黃龍見於泉陵。西域假司馬班超擊疏勒,破之。伏侯古今注曰:「見零陵泉陵湘水中,相與戲。其二大如馬,有角;六枚大如駒,無角。」
「龍」能在正史中出現,可見此事就算不是真龍出沒,至少也是什麼稀有的動物現身。八條被目擊的「龍」中,兩條和馬一般大,有角;六條如小馬一般大,沒長角。這樣來看,可能是兩大龍帶六小龍在湘水中遊玩?但馬並不是什麼大動物,和傳說中的龍相比太小了。自然界中尺寸和馬相近、成年後長角、又有群聚習性的,大概就是鹿一類的哺乳類動物。但泰代就有指鹿為馬的故事,難道到了漢代還會有「指鹿為龍」的情況嗎?這段記載真是匪夷所思,完全摸不著頭緒。誠微網友解答。


3. 《唐年補錄》記載:
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進龍骨一具,因有表錄其事狀云:「州之桐城具善政鄉百姓胡舉,有青龍斗死於庭中。時四月,尚有繭箔在庭。忽雲雷暴起,聞雲中擊觸聲,血如釃雨,灑繭箔上,血不氵於箔,漸旋結聚,可拾置掌上。須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龍拖尾及地,繞一泔桶,即騰身入雲。及雨,悉是泔也。龍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瘡。凡長十餘尺。身尾相半。尾本褊薄。鱗鬣皆魚。唯有須長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雙角各長二丈。其腹相(明抄本「相」作「光」)自齟齬。時遣大雲倉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舉,乃剸之為數十段,載之赴官。

白話是:唐代咸通末年,舒州刺史孔威進上貢一付龍骨頭,表錄報稱:舒州城具善政鄉有個叫胡舉的,他家院子掉下一掉青龍。那時是四月份,正在忙著搞蠶絲。忽然天打雷劈,還下起血雨,把他加工一半的蠶絲都弄紅了。不久,氣溫下降,令人冷到骨頭裡,有條龍就這樣掉進來了。那條龍繞繞跳跳後來就死了。既然死了就剖開來看看,發現龍喉裡有大瘡,可能是龍的死因。龍長約30m,一半的長度是尾巴,尾巴又扁又薄,鱗鬚都像魚,只是龍鬚大約有6米長。龍爪子上有紅色薄膜,雙角各長約6米。當時還想把龍屍送到舒州府,不過龍肉太多太重了,只好砍成一段一段運。

4.《臨安府志》記載,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的異龍湖中發現巨龍:
「鬚爪鱗甲露出,大數圍,長數十丈」
5.《永平府志》記載:
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境內,蒼蠅飛了他滿身,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一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唐年補錄》、《臨安府志》和《永平府志》的記載,我認為和「龍捲風捲下來的皇帶魚」有很高的相關性。有關皇帶魚的介紹可見這裡。龍捲風把遠方的東西捲過來,也常在新聞上可見。狂風暴雨,加上龍捲風後,掉下一條從深海被捲來的皇帶魚。這樣的情境之下,不要說是古代人了,現代人看了也會說「是龍啊!要發財了!」既是被龍捲風帶來的,這些被目擊的龍在不久後就死去也是十分合理的。

綜合以上古代的紀錄,可以將「龍」規納為兩種東西:
  1. 飛碟。
    古代人沒看過飛機,見到飛碟當然更希罕。飛碟上的外星人很自然的會被聯想為神仙,而基於傳說中龍與神明的關聯,便很合理的將飛碟目擊解釋為龍的出現了。如果配合外星人造人說,「龍是飛碟」的說法就更合理了。
  2. 被龍捲風帶上陸地的深海魚類。
    旱見的深海魚類從海面的熱帶氣漩,加上海嘯、地震、火星磁場對地球的影響等等各種因素,在十分巧合的條件下,被龍捲風帶上陸地。正好長長一條又魚鱗滿佈。如果那麼巧真的皇帶魚,還真的有長長的鬍鬚呢!正因為要達到以上條件十分不易,才會讓龍成為如此神秘的生物,在數千年的紀載中,也沒出現幾次。
我仍深信,龍不只是傳說中的生物,而是真實存在的。在人類長久的記憶中,龍必定出現過多次,而且對人類造成了深刻無比的印象,所以至今全球各地都有類似的「龍」的傳說。也正這些傳說因為目擊太少,加上世代相傳與誇大,把龍的形象過度神話了。而這個神話後的生物,又被「拿來解釋其他更難以解釋的現象」,這個不知算是惡性還是良性的循環,使在人類心中,成為愈來愈神秘的神話。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0 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