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21, 2007
0
承前文,在Context Awareness的應用之下,一個用來描述抽像存在意義的架構,是重要的基礎建設。

這樣的理論,其實在幾千年前便開始被探討–「本體論 (Ontology)」,或譯為「存在論」,是形上學的一部分。探討「存在」的本質、「存在」的性質、「存在」的定義、和「真實存在」、「曾經存在」、「尚未存在」、「概念存在」等問題的哲學意義。

近20年來,人工智慧相關研究也大量的利用本體論的理論模型來做知識塑模和表達。W3C也制定了一系列本體論相關語言的規範,例如 OWL (Web-Ontology Language;沒拼錯,縮寫和全文是不同順序的)。

那麼,我們可不可以使用Ontology來描述之前所提到的物體抽象功能和具象性質呢?

當然可以。只是我們需在「詳細」和「達意」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兼顧實用與合理。例如:對於頭髮的描述,應該要明確的紀錄有多少根呢?還是以禿頭、茂盛來二分即可呢?

但基本上,我們有很高的信心可以確認,Ontology可以有意義地描述物體、地點的抽象功能性質。甚至我們可以將人、事、時、地、物的抽象性質都以Ontology描述。一個情境或態勢,便由人、事、時、地、物的「存在」而組成了。

(to be cont...)

0 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