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12, 2008
2
投名狀,陳可辛作品。李連杰、劉得華、金城武主演。

一山不容二虎;這座山,有三虎。

我們常說,有些人比較理性、有些人比較感性。

龐青雲是理性的。對他來說,一切決定都是完全理性下的最佳選擇,感情面完全不會影響到他對大局的判斷;除了女人,造成他一次決策僅是區域最佳解,而非全域最佳解。龐說自己這一生是「如履薄冰」,我認為意思是他這一生都在賭「最佳解的臨界線」。

趙二虎是感性的。對他來說,人性層次才是他活著的目的。太感性是他的弱點;但也成為他受人敬重或最容易感染觀眾的原因。

姜午陽,成為大哥、二哥和「投名狀」的追隨者。他的生命是由「信念」支持著。一股對投名狀的信念。

龐對姜說他不信投名狀,他信的是趙和姜。這句話隱含的是:他不信任感性面所做的決定;他相信的是這個小村中的兩個猛將可以協助他完成他的理想。

龐的理想是天下百姓的大局。為了成就這麼大的理想,他必須切割自己的人性。隨時都會犧牲小處來成就大處。他可以犧牲兩個強搶民女的兄弟來換軍紀、犧牲蘇州城四千降兵來換南京、犧牲趙來換穩定權力。一切都建立在他要停止這場戰爭的終極目標上。片中多幕帶到龐在放棄自己感性一面時的掙扎,但是他必須這麼做。只是他的計算中,少了人心的鬥爭。

趙的理想是那條村子的活命。熱血澎湃、慷慨激昂、直來直往。他眼中只有善、惡,沒有中間的「善惡相隨」。

姜的理想是兄弟之情。投名狀的誓言驅動他每一個行動。他是投名狀的唯一實踐者。

兄弟三人,龐為國付出、趙為家付出、姜為兄弟付出。沒有人可以說這三種愛那種比較偉大。

蘇州城守將降前一席話,難道不比他們三人偉大嗎?

看完這部電影最主要的心得是:
每個人心都都住了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就像三頭老虎住在同一座山頭上一樣,你餵哪一頭老虎,那頭老虎就會長大。長得夠大了,就會漸漸的吃掉另外兩頭老虎。

那麼,你要餵哪一頭老虎呢?

2 回應:

  1.   
      投名狀一些人物個性刻畫淩亂.. 蘇州長毛首領. 仔細想一下可笑.告知他是故意放進來的、煞有其事的比劃刀劍,撲到水池裏,來個羅曼蒂克死,不明白 可能吸了太多鴉片燒壞腦袋..歷史上蘇州被敵人攻城破城占城,屠十之二三,自殺十之二三,然後是瘟疫流行,蘇城人口去半,占城者何來無辜?蘇州糧倉已空 城內到了人吃人地步,赤腳大仙聽著男旦唱戲,滿嘴裏講著“我的字典裏沒有投降二字”顯得高風亮節,降的態度噯昧鬼詐,降也死不降也死,放兵出來吃糧吃兵 為搶糧而大開殺戮行為,趙二虎刀下多少無辜亡魂應該最瞭解,還在裝B...

    趙二虎把饅頭拋在地上喂豬般招募同黨,除了把臉譜化義字掛在胸口上,不覺得他對兄弟特別有情. 當賊匪呢,搶軍糧一段可見其殺人凶捍. 漁網一扔,小兵成了俎上魚肉,任另其宰割; 為立一個無謂儀式冷血殺掉無辜百姓 ; 屠城三天殘害百姓奸民女自覺天經地義. 殺人如麻的土匪頭子, 殺降現出婦人之仁. 因老大圍城一年吃糧吃到最後一天不得不死的敵人與其大講予腐義氣, 哭死過去...趙像個老憤青, 滿口仁義道德, 卻妄顧現實, 更恥笑的是婊子要立牌坊, 讓人傻眼 , 不符合常理.不真實..

    個性刻畫淩亂, 前後矛盾百出, 趙不相信這位大哥,一次又一次反龐,更似大忠似偽,處處釋放出嘲諷的意味,釋放出惡毒的眼神. 無視戰爭謀略; 三軍之上,糧草先行;什麼是詐降; 農夫與蛇; 回頭圍城; 後襲突擊; 苦肉計; 伺機復仇等. . 為一個認識半天的長毛首領而忘記圍城一年快要餓死的同袍為不義, 陷城外大屠場被城內人屠殺的戰場同袍於不義。

    兵變 發餉 陷軍隊/戰爭/百姓于不義. 陷老大于不義, 會被控包庇屬下, 疑擅自封賞者中飽私囊; 陷隊中兄弟于不義, 會被上頭清算, 落個死罪. 老大多番忍讓是守投明狀及顧全大局, 基本上除了片末幾秒鐘說得很勉強「或者大哥是對的」從來都不怎覺得趙把李當成大哥,或對大哥有半分瞭解及兄弟情, 所有是非就是趙先挑起來, 卻在最後獨自救人, 邏輯混亂, 這個情景是為了表現主題一廂情願硬安上來個廉價大義凜然,管他前後矛盾百出, 行為像不像一個當了十多年黑社會頭子

    回覆刪除
  2. 戰爭裡誰不是無辜的?

    趙從頭就是個盜匪,直來直往,但看得較短。我也認為趙始終不服龐,他也不懂龐的目的為何。他只想結束戰爭,回到那條村。

    投名狀之所以要存在,就是因為三人之間沒有信任。姜信投名狀,所以帶趙跟了龐;趙信姜和投名狀,所以帶人跟了龐;但是龐不信投名狀。他自信能利用龐和姜。只是他也被利用,直到死去。

    他也知道自己被利用的,所以才說自己一生都像「如履薄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