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15, 2008
0
貝武夫(Beowulf)原著是一部古老的英國史詩。作者、年代都不可考了。電影保留了大部份原著精華,改編了少部分,增加了一些人性面的描述。

原作中,並未提到貝武夫和Grendel的母親那段一夜情,只是單純的描述貝武夫殺死Grendel和其母。而50年後的那條龍,也完全是獨立於Grendel母子之外的怪獸。這部份其實是原著最為後世評論家不滿的部份,被認為這篇史詩中的三個主要惡勢力之間關聯性太低,結構太過鬆散。電影將其改編為人、龍、怪物之間的曖昧原罪,其實我認為算是相關不錯的編劇方法。

而針對這個結構問題,在魔戒作者托爾金先生於1936年一篇"
’Beowulf: The Monster and the Critics’"中指出,貝武夫原作應看為是對一個英雄在年輕氣盛時的意氣風發,直到老年時,還能無懼地袒然面對悲劇性的死亡結局的描述。這個論點讓「貝武夫」這篇史詩再度受到關注。時至今日,英、美的高中課程中仍節錄這篇史詩。

電影中有很多難以真實拍攝的部份都以動畫呈現,這樣的部份多到基乎可以說這是一部動畫片。至少,在動作場景中的氣勢是相當磅礡的。

除了精彩的動作場面外,片中所指的「父輩的原罪(Sins of the Fathers)」也兩次造成主角貝武夫的失足。身為一個好宅宅,要隨時記取「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罪」的教訓啊。

參考資料:

0 回應:

張貼留言